建筑承载回忆,我们在时间的此岸怀念岁月的彼岸。建筑也有生命,与岁月染铅华。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效果图。(图片来源网络)
照片可以把某些场景和角度定格在二维世界,可唯有模型记录着建筑最初的样子。
联合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ARUP),由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负责方案设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职业生涯中落成的第三座机场。
▲于1991年,建筑模型公司RJ Models,为诺曼•福斯特制作英国斯坦迪德机场模型,比例为1:100,是他职场生涯上首个机场作品。
▲于1998年,RJ Models为诺曼•福斯特制作香港机场一号航厦模型,比例为1:1500,是他职场上设计的第二个机场作品。
▲RJ Models再为诺曼•福斯特制作香港机场一号航厦模型,比例是1:100。
总体建筑面积达98.6万平方米,相当于126个标准足球场,是航站楼T1与T2面积总和的三倍多。经3年9个月建设的T3于2008年开始投入使用。
▲ 象征国门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模型。
早在设计英国伦敦斯坦迪德机场(London Stansted Airport)时,诺曼·福斯特就说过: “机场是一个旅行的场所,它必须有助于将航空旅行从一个烦恼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如果你到斯坦迪德机场,你肯定会享受自然光的趣味,会看到清晰的屋顶结构形式,就像回到了过去的那种挡雨采光的老机场。凌乱的管道,线路和照明装置以及悬挂顶棚的问题,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结构形式的清晰和自然光线的趣味。”
▲在英国斯坦迪德机场模型中,展示出机场结构形式的清晰和自然光线的趣味。
这种对结构分明、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建筑物耗能的诉求,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中,再次得以体现。 航站楼采用大面积薄壁钢结构屋顶,覆盖面积近10万㎡。
流线型的曲面屋顶,通过50多米的挑檐巧妙地呈现了轻盈悬浮的视觉感受。在屋面悬挑之下,采用了连续的玻璃幕墙,通过增强建筑的通透性,弱化室内外之间的隔离感。
因为与整面屋顶相连接的,仅仅是纵向承重钢柱,除此之外,室内无通高型隔断,所以整个建筑从地面到屋面,就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
▲ 支撑屋面的竖向构件采用了简洁的钢管柱(矢高36m,柱距41.569m)(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高技派建筑师的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在T3航站楼的设计上,追求的是一种高技但不炫技的沉稳风格。
它的所有设计都是基于功能的实现,故而最终的呈现效果:由两个相对的 Y 字形平面,和一个一字形的体量构成简练优雅的设计。
▲T3的设计具有象征一条巨龙的含义。
正如模型既是对建筑方案的精准展示,同时也是对设计概念的抽象化表达。
虚实间的斟酌,恰好是一个模型制作得体适度的关键。
RJ Models组建20人团队,在提炼T3航站楼设计的要素后,对结构部件精雕细刻,历时3个星期。
不论是纵向承重的柱体,还是横向屋面的正三角形支撑柱网,模型之细致,恰如其分地展示了高技派的结构美学。
▲在制作象征“龙鳞”的正三角形支撑柱网(屋顶天窗)时,分色过程尤其考验手工。
设计的另一亮点,整个室内的主屋面底板,钢结构网架及构件,由红-橙-黄渐变的三种主要颜色装饰,这三种颜色分别位于航站楼内不同的区域,帮助乘客识别所处位置。
▲在制作象征“龙脊”的主体,由红-橙-黄渐变的三种主要颜色装饰而成。
▲为了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屋面底板下铺设了一层开放的白色隔栅吊顶,一方面它指示南北朝向,另一方面巧妙地在色彩浓烈和宁静之间寻得平衡。(图片来自网络)
▲象征“龙吐碧珠”的停车楼。在T3扩建的停车楼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拥有7000个停车位。
RJ Models通过考究的喷色晕染,使三色间的过渡自然而饱满。
与寻常设定的日景有所不同,为了让模型以更艺术的姿态呈现,夜景下的T3模型虚化处理了机场环境,使航站楼优美华丽的曲线在光影流转间,低调地被勾勒出来。
▲夜幕下的机场。航站楼优美华丽的曲线在光影流转间,低调地被勾勒出来。
▲即使是室内空间也不放过一个细节的模型制作。
好的模型固然是以精准的态度忠实地反映建筑其本身,而令人感动的模型常常在倾尽匠心之余,还多了一份艺术感。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模型和真实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RJ Models往后再为诺曼•福斯特制作的第二套北京机场航站楼,由深圳送达福斯特在瑞士的展馆安装并展出,比例为1:500。
对理性和感性的分寸拿捏,源于RJ Models工匠们智慧与经验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