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65年,邓小平在观看攀枝花钢铁公司厂区规划模型。
1964年9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7到8年时间,在地处西南地区的攀枝花,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燃料等主要工业部门的基地。
1965年12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抵达攀枝花。站在兰尖铁矿的最高峰,邓小平听取了钢铁、煤炭、电力、水泥、石灰石矿等厂矿的选址和建设安排。次日,又听取了冶金部副部长徐驰对攀枝花基地模型沙盘的详细讲解。听完讲解后,邓小平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高兴地大声说:“这里得天独厚!”
曾经,围绕“攀枝花钢铁厂究竟建在何处”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产生了争议:一是选在攀枝花的弄弄坪,二是选在乐山九里,三是选在西昌中郎坝。
邓小平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认为在攀枝花建设后方钢铁基地的条件成熟,当即代表党中央确定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方案。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设计人员认真计划,将弄弄坪的山坡平整成4个大台阶、23个小台阶,建成钢铁基地。此种布局,用地减少一半,开创了世界钢铁基地建设史上的先例。